柴望(1212—1280)字仲山,号秋堂,江山人。南宋嘉熙四年(1240)为太学上舍,供职中书省。淳祐六年(1246)上自编《丙丁龟鉴》,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(前255)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(947)间,凡属丙午、丁未年份,约有半数发生战乱,意在说明“今来古往,治日少而乱日多”,切望当局居安思危。南宋亡国后,拒绝元朝征召,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。世称“柴氏四隐”。著作有《道州苔衣集》、《咏史诗》20首及词集《凉州鼓吹》。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,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柴望(1212—1280)字仲山,号秋堂,江山人。南宋嘉熙四年(1240)為太學上舍,供職中書省。淳祐六年(1246)上自編《丙丁龜鑒》,列舉自戰國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(前255)至五代後晉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(947)間,凡屬丙午、丁未年份,約有半數發生戰亂,意在說明“今來古往,治日少而亂日多”,切望當局居安思危。南宋亡國後,拒絕元朝征召,吟詩填詞寄托亡國哀思。世稱“柴氏四隐”。著作有《道州苔衣集》、《詠史詩》20首及詞集《涼州鼓吹》。墓在今江山市長台鎮高齋山下,列為江山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柴望。。[!--writer--]。 柴望(1212—1280)字仲山,号秋堂,江山人。南宋嘉熙四年(1240)为太学上舍,供职中书省。淳祐六年(1246)上自编《丙丁龟鉴》,列举自战国秦昭王五十二年即丙午年(前255)至五代后晋天福十二年即丁未年(947)间,凡属丙午、丁未年份,约有半数发生战乱,意在说明“今来古往,治日少而乱日多”,切望当局居安思危。南宋亡国后,拒绝元朝征召,吟诗填词寄托亡国哀思。世称“柴氏四隐”。著作有《道州苔衣集》、《咏史诗》20首及词集《凉州鼓吹》。墓在今江山市长台镇高斋山下,列为江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